上次做了兩次的米戚風, 然後就沒有時間再練習了...
幸好在這中間有了高人為我指點了一下, 所以有了一條明路可以繼續努力!
因為我的戚風模超大, 足足有十吋, 所以原來書中的配方只能裝到這個模的一半,
A 老師為我算了一下, 建議配方量可以調整到1.5倍, 應該就可以剛剛好.
所以這次就照做囉~ 果然是將將好耶!!!
可惜裂得還是怪怪的, 不美...
沒關係啦, 我向來只重內涵, 不看重外表的啦...(好會安慰自己啊~~~)
放涼後皺的也不算太嚴重, but 沒拍照...這次出爐時我有給它敲一下喔!
可是切的時候就發現一個問題了... 在孟老師的格子裡有人也提過...
就是在表面居然有一層濕濕區域, 尤其是在裂口處最明顯.
孟老師有回覆說裂口處的濕氣最重, 是因為這些區域是水氣散岀的出口.
不過我發現這次的蛋糕是一整個表面都有這樣的情況, 不只裂口區...
雖然那些濕濕的區域吃起來也很好吃(有點像芝麻糊啦..是很香啦, 可是...唉啊...說出來真是有丟臉...)
但是這是戚風蛋糕咧...怎可以這樣給它"濕敗"啊!!
我思考了一陣子...
我在猜想, 因為蛋糕比較大,
所以最開始的時候, 我把烤溫調高到190度, 15分鐘後再改成160度烤30分鐘.
本以為是不是時間烤不够...後來覺得應該不只是這樣...
濕氣明顯的是全部散不出來, 所以整個表面都不對,
會不會是因為表面的部分因為烤溫偏高, 所以表面太早烤熟或是硬化,
才會讓水氣的蒸散狀況不理想?
所以再來一次, 不過換巧克力口味了~
巧克力口味的備料真的比較簡單快速, 覺得好做很多耶?!
初始的爐溫還是設190, 五分鐘後調回180, 再十分鐘後改成160度, 烤了33分鐘左右.
中間有一度澎得好高, 高出模子的邊緣了~
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30分鐘時拉出來試熟度,
岀爐時又扁下去了...
裂的比較詭異的那一側是內側, 我的DV-200是有熱風的烤爐,
岀風口在內側, 所以那一側應該受熱的速度比較快, 溫度可能也比較高...
這個放涼後更不皺了...but 還是忘了拍...
切開來~~
燈燈!! 表面沒有濕囉~~~
好好玩,
不過....
天曉得下次做會再遇到什麼樣的狀況?